舞台上,聚光灯亮得晃眼,雷佳一身长裙,嗓子一开,歌声像清泉一样流淌,直击人心。她唱歌的样子,像极了你我身边那个为了梦想死磕到底的普通人。谁能想到,这个“春晚常客”背后,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?
雷佳,1979年出生在湖南益阳的一个普通家庭。爸是军人,严肃得像教官;妈是工人,疼她宠她,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捧到她面前。小时候,雷佳没学过专业音乐,但她爱唱歌,田间地头、小河边,哪儿都能听见她清亮的嗓子。
14岁那年,她跑到长沙,想考湖南艺术学校学声乐。结果名额满了,学校没收她。换成别人,可能就打包回家了,但雷佳不服输。她在学校门口磨了好几天,硬是让老师听到了她的嗓子。老师一听,眼睛亮了:“要不试试花鼓戏?”这可不是她最初的梦想,但她咬咬牙,点头答应了。
学花鼓戏的日子,苦得像泡黄连水。每天早上六点起,练嗓子、练身段,翻滚、下腰,累得满身汗。她不偷懒,别人休息她还在练,晚上还偷偷录自己的声音,找毛病改毛病。三年下来,她成了班里最拔尖的那个。
18岁,她决定考中国音乐学院,那是国内声乐的顶尖学府。她豁出去了,拼尽全力复习,结果考了个全国第一!导师邹文琴是大牛,对学生要求严得吓人。雷佳是南方人,普通话带口音,常常被挑毛病。她不抱怨,天天读报纸练发音,早上蹭播音课,晚上对着录音改。凭着这股倔劲,她的嗓子和技巧突飞猛进。
毕业后,她被中央民族乐团看中,成了独唱演员。那一刻,她知道,唱歌能养活自己了。她唱《芦花》《彩云南》,每首歌都练到极致。嗓子哑了,感冒了,她从没请过假。2004年,她参加央视歌手大赛,拿下金奖。2005年,她第一次登上春晚,唱了一首民歌,全国观众都记住了这个嗓音干净的女孩。
从那以后,雷佳像开了挂,连续13次上春晚,成了“春晚钉子户”。她没被掌声冲昏头,反而更较真。2008年起,她带着《木兰诗篇》巡演全球,穿战袍、舞长剑,累得掉十斤肉,演出时却气场全开。外国观众看得目瞪口呆,掌声不断。她用行动告诉大家,民族唱法也能惊艳世界。
事业顺风顺水,感情却一直没着落。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催她相亲、找对象,她却说:“唱歌就是我的命,谈恋爱太耽误工夫。”直到33岁,她在一次慈善活动遇到了陈正拜。他是高级工程师,国家重点项目的骨干,还是知名研究院的院长,热心公益,背景不简单。两人聊得投缘,三观合拍,交往一年就结婚了。
婚后,雷佳生了孩子,暂停演出专心当妈。有人以为她会就此淡出,但她没闲着,一边带娃一边读声乐博士。孩子满周岁,她重返舞台,继续追梦。陈正拜从没拦她,反而全力支持,帮她照顾家。她唱歌,他在台下鼓掌;她巡演,他帮她安排行程。这婚姻,不是互相成就是什么?
雷佳的歌声为啥那么抓人?不只是技巧好,她唱得有感情,像在讲故事。《人世间》的主题曲,她唱得让人跟着歌词哭,跟着旋律笑。那首歌火遍全国,大街小巷都在放。她还唱过《请放心吧,祖国》《乡愁》,每首都火得不行。她在军营唱过,在高原唱过,甚至在风大的哨所也唱过。只要有人听,她就不下台。
现在44岁的雷佳,依然在发光。她最近的巡演《时间的诗意》,票卖得一张不剩。天津那场,她唱《沁园春·雪》,气势像大江奔流,观众鼓掌五分钟没停。她不光唱歌,还热心公益,出现在白玉兰奖、国家文艺演出,唱《写故事的人》,台下观众全站起来了。
陈正拜也在忙,管着开明慈善基金会,还参与国家扶贫计划。工作再忙,他也抽时间陪雷佳,帮她打理生活后勤。这样的男人,谁不想要?他们的婚姻,像两棵大树,各自茂盛,又互相依靠。
有人说雷佳运气好,嫁了个厉害老公,上春晚靠关系。可她真是靠运气吗?她从农村小姑娘唱到国家大舞台,靠的是咬牙坚持。她14岁没考上艺术学校,没放弃;18岁考音乐学院,天天练到嗓子沙哑;巡演累得掉肉,她没喊过苦。她做慈善不张扬,唱歌不敷衍,生活不将就。
雷佳的故事,像咱们身边的家常事。她不是天生就站在聚光灯下,而是靠一步步努力爬上去的。她的歌声,唱出了无数普通人追梦的心声。你听她唱歌,是不是也觉得,生活再难,只要坚持,总能看到光?
科元网-科元网官网-最好的配资平台-交易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