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不知道大肉是什么意思,那恭喜你,你距离某种让人窒息的氛围很远。
今天聊聊【大肉】这个词。
现在西北民间约定俗成称呼猪肉为大肉,以至于有些本地人觉得这是自古以来。但是悖论在于,越来越细分出售的下水,猪肝、猪大肠之类、为什么不叫大肝、大大肠?
为什么要用【大肉】替代【猪肉】呢?原因是有些人听不得【猪】字。
至于谁不愿意听到【猪】字,不愿意看到【猪】跑,大家心知肚明。这种事态竟然发展到:在过去的三届猪年春晚上,中国人竟然看不到一只福猪的形象。
陶医生一气之下,干脆给国家信访局提建议,在生肖文化中用猫替代猪(详见:)。黑色幽默一把,欲哭无泪。
那些觉得【打我小时候起大肉就是猪肉】的人,希望你们明白一个道理,【我小时候就这样】不代表自古以来。
你小时候就有电视,自古以来就有吗?你小时候就叫大肉,那是因为这种避讳文化在你小时候就已经形成了。
一,古人很少吃肉,有肉的食物,会出于【大鱼大肉】的奢侈感而称之为【大肉某某】,比如常见的【大肉面】【大肉包】,这里的【大】不是代指猪,而是多,而是肥美的意思。
二,用【大肉】检索晚清民国期刊数据库,几乎一无所获,唯一能看到民国年间市场上的【大肉】,就是1934年张恨水在西安看见的【水盆大肉】(其他出现的大肉,还是大鱼大肉的意思)。
当时张恨水准备考察西兰公路,他的这条记录很说明问题:
1,张恨水不明白【水盆大肉】的意思,说明当时市面上必然很少有【大肉】这个字眼出现,而且猪肉摊上也绝没有用【大肉】,否则张恨水再傻,也不至于不知道【大肉】代指猪肉。
2,那些【我小时候就这样】的人更加不可思议的是,当时西安的【水盆大肉】,并不是水盆猪肉,而就是现在的【水盆羊肉】,可见这里的【大肉】还是多、肥美的意思,而且也没有任何避讳,试想如果现在在西安用【大肉】代指【羊肉】,会有怎样的风波?
这已经足够说明【大肉】被用来完全代指【猪肉】,起码是在民国以后了。
不要习以为常了,就觉得理所应当。肉多肉美,就是大肉,大肉从来不是猪肉的特指。
忌讳越多,忌讳越多,永无止境。
正本清源一下。
(完)
科元网-科元网官网-最好的配资平台-交易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